學術界也有臥底?! ─ 她讓學術期刊別想亂來!

撰文者:Edward Ho (九十後大學生,喜歡尋真探究,致力將科學普及化。重燃大眾在枯燥社會中對知識的渴求。)
發文日期:2017-03-27
 
  •  

    學術界樹大有枯枝,充斥著各式各樣稱為 Predatory Jouranl 的「假學術期刊」。假期刊會以收費方式,把沒有經過「同儕檢驗(peer-reviewed) 」的投稿文獻刊登。為增加它們的可信性,假期刊更會不斷向初入行且不了解行情的研究人員招手,漁翁撒網地以電郵邀請他們加入編輯部。波蘭研究人員Piotr Sorokowski  和同事也是這些垃圾電郵的受害者,為了展示假期刊有多「離譜」,兩年前他們創造了科學家Anna O. Szust 。

    Anna O. Szust 不是真人—— Oszust 波蘭語解作虛構造假。Anna 擁有學術網站Academia.edu 、Google+ 和Twitter 戶口之外,為了使 Anna 變得更「真」, Piotr Sorokowski 和研究團隊更為她在 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 in Poznań 的哲學學院設立假網頁。Anna 「一生」從未撰寫任何學術論文,更沒有投稿到任何期刊。唯一在履歷出現的出版「紀錄」就是幾頁書藉——當然書是假,連出版社也是虛構的。以她的資歷,根本無法勝任任何學術編輯職位。

    憑著假履歷與一式一樣的應徵信(只有幾份多了一段解釋自己對開放期刊熱誠),Sorokowski 以Anna 名義應徵360 份學術期刊工作,並以六個月期限觀察期刊回音。「找工作」似乎不難,短短幾日已有不少回覆邀請Anna 擔當編輯,當中4 份期刊更將她列為總編輯。

    究竟甚麼人,會請不存在的人擔當編輯重任?Sorokowski 發現分別有8 份來自開放期刊列表的期刊及40 份來自Jeffrey Beall 列表的 「假期刊」任命她為編輯 [1] 。幾乎沒有任何一家「聘請」Anna 的期刊質疑過她的經驗,更鮮會有人聯絡她的學術機構查證。最有趣的是,當Anna 「上任後」,假期刊更不斷勸誘她付費訂閱,甚至提議她另起爐灶,開一家新的假期刊——各分利潤。與其說是學術期刊,不如說是一門「大生意」。

    學術期刊本為知識交流的重要一環,讓研究人員分享學術成果,並由此改進研究。但學術界近年似乎「越搞越亂」:假期刊出現令未經嚴謹檢定「科學發現」可隨意當作事實刊出;胡亂任命期刊編輯等於不將把關工作當作一回事。再加上部份科研結果受可重複性問題影響,稍有不慎的話,草疏文獻將有機會誤當成真,小則拖慢科學發展,大則誤導大眾。

    科學家同行們,很不幸學術界擁有Publish or perish 的「傳統」,但也要勿忘初衷:發佈研究不是只為事業發展,更是推動進步的一大要素。勿貪「發佈」機會,在假期刊登文章。



    註:
    1.  Jeffrey Beall 是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圖書館管理員,因揪出「假期刊」以知名。假期刊列表被放在Jeffrey Beall's List ,不過他的列表年初突然關閉

    參考文章:
    Sorokowski P., Kulczycki, E., Sorokowska, A., & Pisanski, K. (2017). Predatory journals recruit fake editor. Nature, 543, 481–483.DOI:10.1038/543481a



    (本文感謝作者Edward Ho及香港立場新聞同意轉載,原文刊登於:https://thestandnews.com/cosmos/學術界臥底-anna-o-szust/)

     


     
    文章轉載授權來源: 物理雙月刊 http://pb.psroc.org.tw
     

     
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 

     物理雙月刊

     

     

    「物理雙月刊」定位為物理的科普雜誌,希望可以透過國內物理各領域專家學者為我們的讀者帶來許多有趣、重要以及貼近生活的物理知識,並帶領讀者一探這些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