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嗎?
貓頭鷹吃完老鼠、昆蟲、小鳥之後,不會把骨頭吞下去排出來,
而是吐成一坨毛茸茸、硬梆梆的「食繭」
就是讓你像野外動物學家一樣,動手挖一坨模擬的貓頭鷹食繭,
裡頭藏著骨骼模型(別擔心,是仿真道具啦),
你可以把它們一根根清出來,再試著拼出這隻倒楣老鼠的骨架模樣!
整個過程像是在辦案,有點像 CSI+生態研究,既療癒又有點刺激~
你會開始思考:「牠到底吃了什麼?是整隻吞嗎?怎麼還有牙齒?」
由美國農場提供的珍貴研究素材
這些食繭來自於野生倉鴞,正是我們這次要研究的主角噢!
倉鴞又稱猴面鷹或穀倉貓頭鷹,是世界上分部最廣泛的貓頭鷹,
從南亞、美洲、歐洲、大洋洲、非洲和馬達加斯加島到處都可以看到牠門的蹤影。
體長33-39cm,展翅長80-95cm。喜歡吃老鼠等齧齒類動物,是農夫的好朋友!
愛心狀的臉與圓滾滾的大眼睛是不是非常可愛呢?
因此牠也在電影《貓頭鷹的守護者》裡擔任主角噢!
食繭又稱唾餘,千萬不要誤會了它可不是便便喔!
貓頭鷹因為不能咀嚼食物,一口吞下獵物幾個小時後,
無法消化的部分(毛皮,骨骼,牙齒及羽毛)會被壓縮成食繭,然後吐出來,
在單一食繭中,可以找到貓頭鷹在幾個小時內吃的多個獵物,排出食繭的地點,
也通常是在牠最喜愛的棲息處。
是不是非常有趣呢~
想知道更多貓頭鷹的故事,可以到這裡觀看 貓頭鷹生態博物館
內含兩顆真正的貓頭鷹食繭
(當然賽先生販售的都是經完全高溫消毒,是很安全衛生的)
🦴 小知識:什麼是「食繭」?
不是繭,是「吃完獵物後吐出來」的那一團。
猛禽類(像是貓頭鷹、鷹)無法消化骨頭和毛,
會把這些殘骸吐出來,形成一顆硬硬的小球。
研究者可以分析食繭,來知道這隻貓頭鷹都吃些什麼,
是一種 不傷動物的研究方式,常用在生態調查!
與骨骼鑑識說明書、放大鏡、竹棒,每一顆都有不同的驚喜!
你可以挖掘食繭中的骨頭,了解貓頭鷹都吃些什麼,
一起研究貓頭鷹的生態吧~!
需要用到細心與專注,一點一點把骨頭挖掘出來,
猜猜貓頭鷹的晚餐這次吃了哪一種動物呢?
(骨頭也是真的噢!)
親近大自然,了解生態,才更能體會生命的價值以及愛護自然的心
在美國像這樣的課程非常普及且受到歡迎,看看小朋友玩的多開心阿↓
(圖片來源 Keeseville Elementary School)
台灣也有許多可愛的貓頭鷹,以及貓頭鷹的神話,大家要愛護這片美好的山林噢!
貓頭鷹也會變身:
🦴 小知識:什麼是「食繭」?
不是繭,是「吃完獵物後吐出來」的那一團。
猛禽類(像是貓頭鷹、鷹)無法消化骨頭和毛,
會把這些殘骸吐出來,形成一顆硬硬的小球。
研究者可以分析食繭,來知道這隻貓頭鷹都吃些什麼,
是一種 不傷動物的研究方式,常用在生態調查!
💬 常見問題 FAQ
Q:會不會太逼真?小孩會怕嗎?
A:看起來是逼真沒錯,但是安全塑膠製作的仿真模型,
不會動!反而讓孩子更有「探險感」,滿足好奇心。
Q:可以重複玩嗎?
A:石膏塊只能挖一次,
但挖出來的昆蟲可以重複收藏、展示,
或搭配別的遊戲再利用。
Q:適合幾歲玩?
A:建議8歲以上,
6~7歲孩子建議由大人陪同使用挖掘工具。
Q:會不會太難挖?
A:工具設計友善,石膏密度適中,
不用太大力就能完成喔~過程還滿療癒的!
📦 想知道出貨多久?能不能超商取貨?有問題怎麼退換?
👉 點我查看購物 FAQ 說明
媽媽說 啃完烤雞要整理好骨頭啊! 然後仔細看看自己到底吃了什麼 <貓頭鷹的嘔吐物>
貓頭鷹食繭挖掘組
貓頭鷹食繭挖掘組
產品規格:
► 包裝尺寸: 13cm x 23cm x 6cm
► 內容物:貓頭鷹食繭 x 2、骨骼鑑識說明書 x 1、放大鏡 x 1、竹棒 x 1
► 材質:貓頭鷹食繭(經完全高溫消毒,安全衛生)
► 產地:美國
► 本產品經台灣玩具檢驗合格
注意事項:
► 請勿放入口中
► 本產品適合8歲以上兒童,並需有成人在旁指導
► 本產品含毛屑,操作時請戴口罩,避免吸入口鼻
► 請遠離火源
► 本產品內含骨骼無法組裝
► 本產品為天然貓頭鷹食繭,大小不一屬正常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