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籟之聲與你同行-雙人聽診器!

賽先生的隱藏版好朋友終於現身!首次曝光介紹你所不知道的小科學 ─ 雙人聽診器

雙聽頭的設計可同時讓兩位使用者一同聽取來自聽診器的聲響,完全是專屬科學人的浪漫!

 雙人聽診器除了是課堂教學時適用的教材;更是增加日常生活中趣味的科學幫手。將聽診器放置於寵物或是周遭的物品,不僅增加了日常生活的趣味性,更能激發好奇心探索世界。

何內·希歐斐列·海辛特·雷奈克(法語:René-Théophile-Hyacinthe Laennec,1781年2月17日-1826年8月13日)

聽診器由法國醫生雷奈克(Laennec)於1816年創造,於1819年公布。聽診器主要由銅、橡膠管、彈簧片和聽頭等材料組成。在聽診器發明前,醫生需要將耳朵緊貼在病人的前胸,透過聽心臟或肺部發出的聲音診斷病情。如果遇到身體肥胖的病人,就比較難準確地診斷。

雷奈克於1819年八月發表的論文《De l'Auscultation Médiate》中寫道:在1816年,有個有心臟病的女人詢問說,「叩診」是否有利於肥胖的人的診斷方式,其實另外一個直接的方式為「直接聽診」,因為這樣就不會受限於病人的年齡跟性別,這碰巧讓我回憶起一個簡單且眾所皆知的聲學論據…某天在路上看見小孩拿著一根木頭玩耍,在木頭一端的小孩用一根普通別針劃著木頭,另一端的小孩則把耳朵貼在木頭上聽別針劃出來的聲音。立刻,得到這個啟發,我將書捲成圓筒狀,然後把書筒一端放在病人的心臟部位,自己的耳朵貼近書筒一端。這真是不小的驚喜,從此診斷時,用這個工具能比起直接用耳朵聽時更清楚的聽見心跳聲。

第一幅聽診器設計圖, 1819

雷奈克發明這個新型聽診器優於直接用耳朵聽診, 尤其遇到過胖的患者。透過聽診器也能避免直接把耳朵放在女性胸上的尷尬。

經過幾次設計和實驗,最後找了長30公分的杉木,將中間挖空做成管狀,管子的直徑約3公分,管心0.5公分。為了便於攜帶,雷奈克把這根管子分成兩截,並把這個聽診器的雛形稱為「探胸器」。因為這個造型奇特的聽診器看起來像木笛,所以當時的人們也稱它為「醫者之笛」。

聽診器更分為「單用聽診器」、「雙用聽診器」、「三用聽診器」、「立式聽診器」和「多用聽診器」等多種,用於在不同環境聽診不同的狀況。

賽先生推出的此款雙人聽診器以最佳聲學設計為基礎,具有良好的傳音特性,外觀豪華大方且有三色供選擇。同時可以讓兩位使用者聽取同一個對象,適合在各種情境下使用。

 

商品簡介

 

 《雙人聽診器》

 

 

雙聽頭的設計可同時讓兩位使用者一同聽取來自聽診器的聲響!
除了是課堂教學時適用的教材;更是增加日常生活中趣味的科學幫手。將聽診器放置於寵物或是周遭的物品,不僅增加了日常生活的趣味性,更能激發好奇心探索世界。

 

 


本篇文章所刊載之圖片及部分文字來源自 WIKIPEDIA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