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教育要慎重,別毁了孩子的好奇心|SCI誌
賽先生掌舵人Kevin:科學教育要慎重,別毁了孩子的好奇心
26/04/2019
現時學校大力推行STEM教學,
要小朋友在小學期間學習科學(Science)、技術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及數學(Maths),
啟發他們科研思考能力,希望有利他們在成長期間活用上述技能,發展科學才能。
可是「水能載舟、亦能覆舟」,不適當的鼓勵,可能造成反效果,毁滅了小朋友珍貴的好奇心。
從事創意行業的Kevin,是賽先生科學工廠的掌舵人,他以過來人的身份,分享科學與創意的養成之路。
賽先生科學工廠的掌舵人林厚進(Kevin)。賽是「賽恩斯」的賽,
即是 Science的國語譯音,是百多年前辛亥革命「德先生和賽先生」入面的賽先生。
Kevin所設計和售賣的產品,都以有趣行先,
適合甚麼年齡的人玩是其次:「大人都覺得有趣,才可以真心影響到小孩,讓他們同樣也覺得有趣,一起分享科學的趣味。」
Kevin又補充:「很多人小時候到會學鋼琴,但很少人長大後真正成為音樂家。
我們學鋼琴不是為了成為鋼琴家,是為了學習如何欣賞音樂,領略音樂的樂趣;
正如小朋友了解科學,不一定要長大後成為科學家,而是透過科學誘發小朋友的求知欲、好奇心,
長大之後看到網絡流言,對謠言有抵抗力,成為一個有常識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。」
賽先生科學工廠的產品,近日在香港Pop Up Store發售,(左)可愛的「迷幻星球」裡面是閃亮的液體,
傳聞閃閃發光的流動液體,可以讓發脾氣的小朋友全神貫注,瞬間冷靜下來(中)特別的小玩意,
中間藏着一個銀幣,要用特別的方法(印於包裝背面)才可以讓銀幣跌出來(右)上面是遇到紫外線會變色的黏土,
下面是遇熱會變軟的黏土,尚有多種有趣黏土於場內發售。
別用獎勵毁了小孩的好奇心
對於培養孩子這個話題,Kevin心中有一個故事,值得各位家長三思:「很久以前,在一個村落裡面,住着一個老人。
每天早上,都有小孩惡意按他門鈴,令他十分生氣,於是他想到了一個方法:每次有小孩按一下門鈴,他都給小孩十元,
漸漸地,來按門鈴的小孩愈來愈多。
直到有一天,老人改變主意,跟小孩子說:『因為經濟不景,我的錢也不多,以後你們來按一下門鈴,我只能給你一元。』
小孩們都很生氣,覺得老人在氣弄他們,
從此之後,老人就很高興,因為再沒有小孩子來按他的門鈴了。」
老人惡意地用金錢獎勵,令小朋友失去了好奇心,忘記了按電鈴覺得很有趣的初衷。
故事裡的老人耍手段用詭計,然而卻正正提醒我們,不要善意地錯用了老人的方法,利誘小朋友去做他們原本很有興趣的事情。
每次做科學實驗、玩科學遊戲都過份在意能學到甚麼、得着甚麼,
最終只會弄巧反拙,令他們失去了珍貴的好奇心。
這款可愛的頸枕在左右兩邊底部安裝了磁鐵,可以圍住頸部位置,亦可以貼附在家中雪櫃上,用途由你做主。
科學工廠的誕生
「賽先生科學工廠」是一家製作和售賣創意科學精品的公司,
這所「工廠」的成立是希望把原來艱深的科學,運用創意和設計變得得優雅和有趣,然後介紹不同年齡的科學愛好者。
原來工廠的成立,是由一個磨滅創意的故事而起,
Kevin回憶:「我在11年前在一家設計創作公司,工作包括幫客人開店、設計門面、塑造公司形象、設計名片等等。
公司同事的創作愈來愈成熟,但工作卻充滿挫敗感,因為每次為一個客戶服務,設計的好壞都是取決於客戶的品味⋯⋯
令不少同事創意備受打擊,意志消沉。於是我醒覺,應該自己做主動,去做一些覺得有趣的事情,
把一些有品味、有趣、充滿科學玩味的東西介紹給大家,於是就成立了賽先生科學工廠。」
報導: shem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