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父親節特輯】愛因斯坦的爸爸:天才之路的工程啟蒙者,還是世界上最溫柔的 backup?
如果天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那麼——是誰在背後默默托住他?
說到阿爾伯特·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,我們腦中浮現會想起他瘋狂的頭髮、伸舌頭的經典照片,
還有那串讓人腦袋打結的相對論公式。
但在這道知識的光芒背後,站著一位少被提起的關鍵人物:
他的爸爸——赫爾曼·愛因斯坦(Hermann Einstein)。
一位不拿粉筆、不穿白袍的工程師爸爸,
卻可能是科學史上最溫柔、最關鍵的推手之一。
在 8/8 父親節,我們用一點科普、一點溫暖,來認識這位「最懂量子可能性的老爸」
🔌 連小鎮也亮起燈:爸爸用「水電廠」點亮未來
當我們談論光速與 E=mc²,彷彿愛因斯坦就是照亮世界的那道光。
但你知道嗎?真正讓小鎮亮起來的,是他的爸爸赫爾曼。
(老愛因斯坦發電廠所在地。(圖/TGR影片截圖))
1898 年,赫爾曼在義大利北部某個小鎮,憑藉自家的水輪機與發電機設計,
不僅讓磨坊轉起來,更點亮了整條街。
他不只是電機工程師,更像是一位「點亮兒子好奇心」的啟蒙者。
哪怕日後家道中落,赫爾曼那種「失敗了,再站起來繼續做實驗」的精神,
也深深影響了小阿爾伯特。
也許正是這種態度,讓未來的愛因斯坦能勇敢質疑萬有引力、挑戰宇宙規則。
愛因斯坦的父親曾對他說:
「其實,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,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。
拿別人做鏡子,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。」
01|不當虎爸:赫爾曼的自由教育哲學
在 19 世紀末守舊的德國教育體系中,赫爾曼反其道而行。
他不逼孩子背誦公式、不用成績評價一切,
而是給小阿爾伯特大量時間亂翻書、拆裝電器。
「孩子的好奇心,比分數更值得投資。」
——赫爾曼(雖然他沒說過,但他的行為已經說明一切)
這種放手與信任,是愛因斯坦日後熱愛物理與數學的根基。
02|家,就是最早的實驗室
赫爾曼雖是商人出身,後來經營起電機公司。
家裡充滿了發電機、磁鐵、電流與工程設計的話題。
這個家不只是溫暖的避風港,更像是一間沒有圍牆的實驗室。
晚餐桌上討論的是燈泡怎麼串聯、磁場怎麼產生——
想像一下別人家是八點檔,你家是《理科男的日常》。
小阿爾伯特最愛的玩具不是小汽車,而是指南針。
那根永遠指向北的針,成了他心中「宇宙神秘力量」的起點。
雖然他最終走上理論物理的道路,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學走路,
但工程背景讓他可能已經在想:為什麼磁針會轉?為什麼時間不能倒著走?
03|低谷時期,爸爸才是真英雄
愛因斯坦十幾歲時一度中輟,獨自逃往瑞士,前途一片迷茫。
赫爾曼沒有責怪,反而默默親筆寫信給蘇黎世理工學院院長,為兒子爭取一次機會。
想像那封信的內容可能是:
「請相信這個孩子,他也許不像傳統學生那樣乖巧,但他的思維,比光還快。」
事後證明,赫爾曼的信任沒有錯。不是每位父親都願意這樣挺身而出,
但赫爾曼選擇做兒子最堅定的後盾。
04|唯一一封寫給父親的信:藏在明信片裡的情感
歷史學家發現,目前唯一能確定是愛因斯坦寫給父親的文字,是一張1897年寄出的明信片,
地點是康斯坦茨湖畔(Lake Constance)。
當時他 18 歲,簡單寫了些度假情況,但字裡行間流露出少年對父親的一種坦率與平靜。
這封小小的明信片,後來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珍貴史料釋出,成為研究愛因斯坦與家庭互動的唯一窗口。
👉 愛因斯坦致父親信函點這看
(這張明信片在歷史學與愛因斯坦研究中極為珍貴,提供了他青年時期家庭互動的難得視角。)
結語|父親不只是角色,他是觀察者、參與者、守護者
這世界上,天才或許不算稀奇;
但能支持與理解一個「與眾不同的孩子」的父親,真的難能可貴。
愛因斯坦說過:「我沒有特別的才能,我只是極度地好奇。」
而這份毫無顧忌的好奇心,能夠成為顛覆科學世界的引信,
是因為有一位爸爸,從不踩煞車,只在後座靜靜備好工具箱。
📣 父親節快樂,給那些正在「當赫爾曼」的爸爸們
或許我們不需要成為天才的爸爸,
但我們可以像赫爾曼一樣——給孩子一點空間、一份信任,還有永遠不放棄的支持。
放下「分數主義」的執念,學著欣賞孩子的怪點子與熱情,
因為每個孩子的創造力,都值得被相信。
📌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:
-
不妨轉給你爸爸看,也許他會因此多理解你一點 😉
-
或是分享給身邊當爸、準備當爸的朋友們,
也許他們會養出下一位改變世界的愛因斯坦。
👇留言告訴我們:
你小時候做過什麼「爸媽不懂但還是支持」的事?
也許你曾經也是一個「被看見的未來天才」!
父親節送條特別領帶給這偉大的爸爸吧 >> 科學紳士雅痞領帶-窄版(三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