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情的化學:為什麼火焰會變色?

你是否曾在營火旁或煙火秀中,驚嘆於那五光十色的火焰?
或是在實驗室中,看到火焰隨著金屬鹽的加入而變換色彩?



火焰有時呈現紅色、綠色、藍色,甚至紫色。
這可不是魔法,而是化學在向你打招呼!
今天,就讓我們帶著熱情,一起探索火焰色彩背後的科學秘密。

火焰的色彩密碼

火焰的顏色,其實是原子和分子的能量在表演光的舞蹈。
當物質被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時,電子會吸收能量,
從低能態躍遷到高能態——就像被「踢上跳樓梯」的電子。
然而,電子不喜歡待在高處太久,很快就會「摔回」原來的位置。
在這個下落的過程中,多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,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火焰顏色。

不同金屬離子釋放的光子能量不同,因此我們看到了五彩繽紛的火焰,例如:

鋰 (Li⁺):紅色火焰,像戀愛時臉上的嬌羞紅暈。
鈉 (Na⁺):經典的金黃色,想必你也在街燈下見過它的身影。
銅 (Cu²⁺):綠色或藍綠色,宛如神秘的寶石火焰。
鉀 (K⁺):淡紫色,如同夜空中羞澀的星光。
鋇 (Ba²⁺):鮮綠色,比聖誕樹的燈光還耀眼。

這些色彩差異,正是因為不同元素的電子在能階間跳躍時,釋放的光波長不同。

為什麼煙火會有這麼多顏色?

煙火的多彩效果,其實就是利用了上述原理。
製作煙火時,會將不同金屬鹽加入火藥中,點燃後金屬鹽在高溫下發光,產生各種顏色的火焰。

例如:

鋰鹽 → 紅色火焰
鈉鹽 → 明亮黃色
銅鹽 → 綠色或藍色


(photo credit: LiFe TEAM. CC BY-NC-ND 2.0)

這些色彩搭配,使煙火表演更加絢麗多彩。
煙火藝術家的秘密,其實就是對火焰色彩效應的精準掌控。

為什麼火焰顏色不會混亂?
有趣的是,雖然火焰是高溫燃燒,但顏色其實非常有規律。
化學家利用這個原理做了火焰測試,只需將金屬鹽放進火焰中,
就能辨別元素身份——就像用火焰寫密碼。



這在古代煉金術中可是寶貴的技能,
而今天,它依然是分析化學課堂上不可或缺的實驗。

⚠️ 安全小提醒
火焰變色實驗雖美,但務必使用耐高溫工具與安全眼鏡。
火焰雖美,也可能燒手或燒心情。

火焰的顏色,不只是視覺饗宴,更是電子能量躍遷的精彩呈現。
下次在營火旁,或是在煙火節仰望天空時,
別忘了想像:每一抹紅、綠、紫,都是化學在對你說「嗨,我在這裡!」

火焰雖熱,但科學的熱情更燃。
這就是化學的魅力:在日常中找到不平凡的驚喜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